什么是果园种草?
林地果园种草模式是一种典型的果草种植模式,在果园内实施生草覆盖,不使地面土壤裸露,每年刈割1-2次覆于树盘下用于发展养殖业,或者常年不刈割,在果园草生长期内,使果园保持得像绿毯似的土壤管理方法,以此来改善园区内果树的生长环境和果园观光采摘环境。成都生物有机肥
这一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欧美、日本等国被广泛应用,对于保水增肥、改善生长环境、增加果园产量、提高果品质量,发挥了显著作用。
果园种草四大好处
1较低的成本投入
林地果园种草模式却可以相对较低的成本投入,实现种植、养殖、果品加工、观光采摘之间的融合。虽然农民单家独户操作起来会比较困难,但非常适合以村内合作社为单位来发展,有效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
2农副产品供应不足
现阶段我国肉禽蛋奶等农副产品供应不足,而养殖牲畜用的饲料也相对不足,如果发展果园下种草养殖的模式,轻轻松松就在同一个小环境里实现了种养一体。
3保护生态
我国一些地区土壤退化的很厉害,如果土表裸露,单纯种植果树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造成土地更加贫瘠,种草能够很好地起到保护水土、截留雨水,减少径流量和泥沙量,提高土壤酶活性,激活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成都微生物菌剂
4政策支持
今年,国家进一步上调了退耕还林、还草的补贴标准,一亩地退耕还林补贴1500元,退耕还草1000元,其中还包括提供草种。
如何选择草的品种?
多年前,我国就尝试过种植绿肥恢复地力的做法,但当时是一块地没有发展其他项目只种绿肥,经济上并不划算。如果我们在果树下种植鸭茅、黑麦草这些禾本科牧草,或者白三叶、杂三叶、紫花苜蓿这些禾本科牧草,就等于既有了经济林,又有了绿肥,一举两得。草的种类很重要,它决定了果园管理的成本、方法、效果等等
有些果农认为,我的果园里本来就有杂草,杂草还除不干净,就再别种新草了,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果园人工种草,通常选用的豆科或禾本科牧草,都是养地植物,可以通过固氮来培肥地力,或者成为家禽牲畜的饲料;而果园野生杂草大多是耗地型植物,反而会与果树争肥争水,消耗土壤中的养分。
三种模式可供选择
一、果园生草观光采摘模式
这样做也有一系列的优势和好处:可以改善园区的小气候,保水增肥,提高果品的质量和产量,特别是降低生产成本,稳定农民增收,再一个,就是对于观光采摘园来说,可以改善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园区采摘环境。有心想做观光采摘园的农民朋友,果园生草观光采摘模式非常具有借鉴价值。在城市周边,比较适宜种植的牧草品种有紫花苜蓿、鸭茅、红豆草和白三叶。
二、是林地种草养鸡的模式
大家都知道,以前林下散养鸡或者是鹅,容易造成林下光板地,土地板结裸露,饲养环境也比较差,再加上抗生素过度频繁的使用,于是林木果树的质量也变差。然而,在林间人工草地上低密度放养鸡的试验结果证明,可以充分地提高林下土地的利用率,养殖环境也会变得更好,鸡的体质也变的更好,抗病能力显著增强,最重要的是可以节约精料的饲喂量,可以生产生态、安全、高品质的肉蛋产品。把笼养变为散养优势是:节本增效和循环经济。鸡每天在林草间玩耍嬉戏,鸡肉、鸡蛋的品质都明显改善,鸡蛋中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鸡粪还能成为果树和生草的肥料。
林下种草,对草的品种也是有要求的。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菊苣和苜蓿之外,高丹草和籽粒苋也是不错的选择。成都有机肥发酵菌种
三、林地果园生草养猪的模式
用牧草来代替一部分精饲料,可以收到"以青补精,降本增效"的作用,长期用牧草作为青饲料喂养生猪,疾病发生少、也可减少抗生素和药物的使用,实现猪肉安全生产,有效提高猪肉的品质和风味。
桑园套种杂交狼尾草是一种方法。目前比较成熟的方式,还有在无花果和水蜜桃园种植紫云英,再把紫云英作为饲喂生猪的牧草,效果也是一样的。不少地方都有葡萄园,"葡萄园+黑麦草"一直都是农民朋友为了保水保肥而选用的"黄金搭档"。黑麦草也可以用来饲喂生猪和其他畜禽,提高生产效益。这样一来,我们打破了传统意义上通过大规模养殖小区来发展生猪养殖的方法,并且很好实现了农牧结合、节本增效,这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非常值得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