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结构失衡,施肥不科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
1.不能做到因时因势施肥。春季施肥一般在3月下旬到4月中旬,多数施入的是没有腐熟的有机肥。这些肥料一般到七八月的雨季才能充分腐烂被果树吸收利用。在果树需肥高峰期不能及时得到养分,而七八月份当肥料腐熟后供给果树吸收时,正式果树秋梢旺长期,使大量新梢徒长,与果树争肥,影响通风透光,阻碍果实膨大、着色,花芽不能正常分化,影响了第二年的花量和产量。
2.忽视果树的长势。在果树施肥中只看"下",不看"上",即单纯依据土壤养分的测定值,不考虑果树的长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树体过旺的果树可适当控制氮肥用量,树势偏弱的果树可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幼树需磷、钾少,可适当少施;盛果期需磷、钾多,可适当多施。成都生物有机肥
3.轻有机肥,重化肥。为了追求省时省力,以化肥取代有机肥,结果施化肥的使用过量,造成土壤板结。某些营养元素含量过高,而某些元素含量又过低,出现缺素现象,导致黄叶、花叶等。花芽难以形成,果实品质下降,着色难,表面不光滑,含糖量低,口感差,致使果实商品性下降,效益低。
4.重地下施肥,轻根外追肥。在果树遇干旱,根系发育不良,吸收障碍和遇寒害或雹灾时,叶面喷施微肥可以及时补救,恢复树势。微量元素在土壤中施用容易被固定,从经济和效果的角度考虑应该提倡叶面喷肥。
5.施肥方法不当。在施肥穴中一次施入过多的化肥,容易伤根,严重时致树死亡。施肥沟太浅,覆土太少,覆盖不严,养分则大量挥发,降低肥料利用率,甚至还会造成肥害。将磷肥等易被土壤固定的化肥撒于地表(或浅锄),诱导根系上浮,降低其抗旱耐涝能力。部分果园仍在沿用追肥化肥后立即浇大水的做法,造成养分的大量淋失(尤其是沙土壤)。
6.营养元素比例失调。多年施用同一种肥料。随着树体生长及产量的提高,很容易出现某种元素缺乏(缺素症)或过量(肥害),而且各元素之间比例不协调,微量元素不足,从而诱发或加重某些生理病害的发生。尤其氮肥的过量施用,易造成树体徒长、光照恶化、果实产量低、品质差。微生物菌剂
解决果树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重视一下几点:
1.加强果园的水肥管理。要根据果园土壤的类型和肥料状况,不同树龄和树势强弱,分类管理,适得其所。努力做到把有限的肥和水用在刀刃上,在较短时期初见成效。
2.要贯彻有机肥和化肥并重的原则。一方面要克服轻视有机肥的做法,争取施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机肥源,另一方面也用合理施用化肥,特别要贯彻平衡施肥的原则不动摇,应当强调果树需钾量大,增施钾肥对提高果品品质有良好的作用。同时,喷施多元液体微肥对克服果树多年单一吸收养分造成的缺素症有重要作用。有机肥发酵菌种
3.果园施肥要讲究方式方法。要根据树龄、树势,合理采用相应的施肥方法,在施肥中要防止过量施肥,伤及根系,要讲求肥效,不能图省事。